《瑜伽》教学设计

2024-04-02 18:45:0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《瑜伽》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依据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,互相帮学,完成瑜伽单个动作和串联动作,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、沟通等能力,活跃课堂气氛,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交往能力。

  1.认知目标:学生了解瑜伽体位动作的特点和锻炼价值,90%以上的学生知道新授5-6个体位动作的要点和与呼吸配合的基本方法。

  教师活动: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和要求,了解学生有无感冒、发烧和女生月经期等情况,安排见习生活动。

  学生活动:认真听讲,结合上节课学习掌握情况理解本节课内容,端正态度,明确学习目标;学生如实反映身体状况,见习生按照老师要求活动。

  教师活动:1.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,语言引导学生集体练习:(1)侧三角式(2)腰转动式(3)鸟王式(4)兔子式(5)骆驼式(6)鱼式。

  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加深对体式动作与呼吸配合的一般规律,更好地掌握各个体位动作方法和功效,发展身体柔韧和协调性。

  教师的讲解贯穿课堂始终,对每个体位的动作方法、要点、功效和连接都进行细致的讲解,注重启发与激励法的运用,使学生在学练中不断丰富知识的同时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  利用瑜伽的呼吸、冥想、体位等教学内容,控制并调节学生心理因素,在不断改善内心趋于平稳祥和的状态下,可以有效地提高体位的完成质量,并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,促进学生身心合一的锻炼效果。

  本课坚持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以新课程标准中“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”这一理念为理论依据,遵循体育教学原则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,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,使学生在练习中既掌握基本技能又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,为终身锻炼身体打下基础。

  瑜伽是一种集智育和体育于一身的练习方法,瑜伽中的体位练习与冥想练习,是最有益于整个神经系统的锻炼体系。瑜伽的训练教学,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瑜伽方法,即塑造学生的形体,又缓解紧张的学习所造成的压力,为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 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我校高二年级的20名学生。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,身心发展渐趋成熟,其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、注意力、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。多数女生在身体发展方面,由于运动时间的不足和生理上的变化,导致女生上肢力量较差,下肢较重,身体的平衡性、柔韧性、灵活性也有待于提高。所以在教学中,应使学生充分了解自我身心发展特点,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瑜伽学习与身体锻炼,提高学习的自觉性、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
  设计意图:通过自主、合作练习逐步掌握体位动作方法,并通过自我展示,巩固所学知识,提高学习能力。

  学生活动:注意聆听老师的语言,以学生冥想为主,从左脚的大拇指开始,从下肢—腹部—上肢,有意识地运用身体和意识进入深层的放松状态。

  上课学生中除两名在高一年级校本课中学习过瑜伽外,大多数是本学期首次进行校本课选课学习。经过本学期前半段的学习,学生已经对瑜伽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,初步掌握了一些瑜伽基础知识和胸式、腹式呼吸法,瑜伽的基本站姿、坐姿168体育app官网入口,古典拜日式等一部分简单的瑜伽体位法,但动作还不够准确、连贯,呼吸配合还不够顺畅。因此,学生对继续深入学习瑜伽充满了期待。

  学生活动:学生在音乐伴奏下集体进行唱诵;然后在教师语音引导下进行“OM”语音调息练习;学生观察、听讲,集体做热身运动,自我调控。

  设计意图:让学生通过唱诵和调息放松自己的身体,有节奏的缓慢呼吸,并在呼吸配合下进行充分热身,避免拉伤,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身心基础。

  教师活动:1.教师提示学生思考问题:体式练习与呼吸的配合有无规律?一般规律是什么?并结合后面复习已学体式进行深入讲解。

  2.教师用语言和动作指导学生先分解后完整练习:(1)猫伸展式(2)屈膝侧伸展(3)半跪舞蹈式。

  2.技能目标:在上节课的基础上,90%左右的学生较好掌握侧三角式等5-6个体位动作,全面活动身体各个大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柔韧性,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,纠正不良体姿、改善体型、增进健康。

  3.情感目标:学生通过瑜伽练习来排解压力,舒缓紧张情绪,使心态平和,宽容,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。并在自主、合作的学习中,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。

搜索